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学实务 > 审判研讨
官渡法院反映新进人员队伍建设中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发布时间:2014-12-08 11:50:35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基层法院普遍面临人员流失、办案力量青黄不接的问题,为缓解案多人少的压力,往往通过公开招考和选调等方式充实审判力量,以我院为例,2011年新招录13人,2012年新招录10人,2013年新招录8人,2014年新招录3人,选调4人,这部分人员在为法院补充新鲜血液,为法院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的同时,其首次步入社会,面临全新的环境,难免产生诸多困惑和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角色转换过程心理落差大。大部分新进人员在学校时都憧憬法院的工作是受人尊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业,绝大部分新进人员对个人发展寄予较高期望,对收入、职业尊荣感期待值过高,可是来到法院后,面临的是堆积如山的卷宗,每天抱怨倾诉、时常无理取闹甚至大打出手的当事人及各类繁杂的材料,这就使得新干警从学生到法院工作者转换角色的过程中产生了心理落差,短时期无法适应工作。

二是社会经验缺乏工作开展难。新招录干警大多为应届毕业生,有较完备的法律知识体系,但在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上较为欠缺,待人处事不够成熟,群众工作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强,由此导致工作作风不够细致,办案质量和效率不高,面对当事人时缺乏耐心,缺乏化解社会矛盾和应对紧急事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是岗前培训力度不大适应工作慢。新招录人员来到法院后均会参加为期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的岗前培训,然后被迅速充实到各个庭室部门,相较法官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而言,一些时间不多,范围不广、形式不活的岗前培训力度远远不够,使得这些初出校门的新干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种种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普遍感觉工作、生活压力大,办错事或走弯路的情形时有发生。

对此,我院建议:

一是着眼情感关注,激发职业尊荣感与基层归属感。政治上关爱新同志,完善干警考评体系建设,适度给新进人员交任务,压担子,努力为其成长搭梯子、铺台阶。生活上关心新干警,通过谈心谈话、聆听心声、为外地单身干警安排宿舍、了解掌握他们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困难,及时提供支持帮助,让新同志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法院大家庭的温暖,解决新干警存在的困惑与心理落差。

二是实行“一对一”帮教制度,提高年轻干警司法能力。借鉴昆明中院导师制,由庭室领导或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资深法官与新同志形成“传、帮、带”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教活动,重点围绕熟悉岗位技能进行带教和培养,由专业型法官将工作方法及办案经验传授给新进干警,对不足之处及时批评指正,促使新同志业务上尽快成熟。

三是注重能力转换,全面提升新进人员综合素质。为帮助新进人员从应试型学生到实干型干警的角色转换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专业讲座、岗位练兵,挑选典型案例开展庭审观摩,全面展示庭审驾驭能力和应变技巧,让新进人员学有榜样,学用结合。同时充分发挥新进青年干警优势,注重多种技能培养,安排他们担任本院信息、宣传、调研工作,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其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供稿:何凡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官渡区法院